记中国台湾爱国中医先锋代表
清代皇家御医第五代传承人--林俊宏
薪火相传中医梦 岁月谱写爱国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也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体现了人们对故土家园、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古往今来,泱泱华夏爱国志士辈出,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今时今日,在我们两岸三地的各行各业,依然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之士,他们用自己的热忱和赤诚,或为民请命、或舍身求法、或负重前行,在推进祖国大一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要带大家认识的,就是一位深负家国情怀的人物,他叫林俊宏,来自宝岛台湾,一生执着于中医济世,兴医强国。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他的动人故事。
生为中医人 深负报国志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林俊宏先生,系中国中医泰斗、中医温病学奠基人赵绍琴嫡传弟子,清代皇家御医第五代传人;曾任桂林中医院的名誉院长、深圳市善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康元美集团董事长、中国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中国台湾中医药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
1953年,林俊宏先生出生在中国宝岛台湾的乡野一隅,其祖辈于明朝之时随郑成功从福建跨海而来,后历代悬壶济世,以岐黄医术名扬乡里。在他出生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政府退守下的台湾,经济凋敝,世风日下,民生维艰,他的家境亦十分贫寒。从小,受家风的熏陶,他对中医药怀有浓厚的兴趣,靠着自学家传秘籍,他研习中医药之理,博通中医药之基,深谙百草之性、配伍之要、施用之法,渐入中医药学之堂奥,矢志以医术济世安民。不仅如此,在家庭、学府以及乡里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社区活动之中,他亦深受儒家文化的滋养,兼习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深知己身根植于华夏,培养了浓厚的家国情怀。成年后,他一心想着要回归故土,问祖寻根,更广泛地探究中医药的奥秘,然而,由于彼时两岸风云变幻,政治波澜诡谲,这使他的愿望始终未能成行,所以只得援笔书信,与海外岐黄学者广结学术交流之缘,提升自己的医学造诣,静待有朝一日能够拥抱魂牵梦萦的祖国故土。
1986年,林俊宏先生已过而立之年,这一年在两岸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高层决心推动两岸和谈,他也终于迎来了天赐良机,借着出差的机会历经千难万险,绕道泰国、东瀛、香港等地,终于得以重返广东。当第一步踏入祖国怀抱之时,他心潮澎湃,感慨万端,目睹五千年华夏文明之璀璨,沐浴中国改革开放之春风,他深感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荣耀与自豪。在大陆期间,他目睹了内地与台湾的差距(彼时,台湾已跃居亚洲“四小龙”之列,经济昌盛,科技、文卫等领域都比较发达),亦洞察了祖国发展的潜力与希望,遂决意以已身之中医药学识与经验,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助建中医院慈心济黎民 兴办希望小学助长民族幼苗
有了想法,犹如有了引航“明灯”。返台后,林俊宏先生便着手筹备两岸中医药交流事宜。此后的几年,尽管两岸政治生态仍不明朗,但他依旧冲破重重阻碍,利用自身影响力以及与内地学术交流的契机,一方面将台湾的中医药人才与学术资源引入祖国怀抱,广招台湾中医药学子回归祖国,研习岐黄之术,为台湾中医药人才开辟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台湾中医界贤达,引领更多同胞回归故土,携台湾的先进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回馈祖国,共襄祖国建设之盛举。在他的感召下,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一时间蔚然成风。
1987年,对于林俊宏先生而言,可谓是其投身内地中医药事业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因工作需要,他来到了广西桂林。早年间,他就从课本中得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由此常常心驰神往,然而及至亲临其境,所见之景,却大相径庭。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刚刚起步不久,桂林地区的贫困与落后同样也是触目惊心,环顾整个城市,街头乞讨之幼童,生活困顿之百姓,医院建设之滞后与匮乏,皆令他如锥刺心。身为中医药人,他深感有责任去改变眼前的一切,于是,同年,他着手支持桂林中医院的建设,将台湾精良的医疗器械与技术引进该医院,并慷慨解囊,资助医院的基础设施更新,在其助力下,此后多年,桂林中医院各项设施逐渐完善,医疗技术不断精进,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迄今已誉满全国,成为桂北地区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亦是三甲教学交流重地,而为了感念林俊宏先生的突出贡献,他也被医院授予“名誉院长”的职衔。不仅如此,除了在医院建设方面做出贡献,他亦十分热心内地的社会公益事业,鼎立支持国家的希望工程,曾多次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地区兴建希望小学,使当地孩童有学可上,有书可读,包括他还认养了2000多位全国各地贫困孩童,助他们重返校园,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说,他的这些善举,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1990年,是林俊宏先生来到大陆的第五个年头,同年,他在中医药学术领域再次迎来“春天”。当时,为护佑中医药之精粹,弘扬岐黄之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报国务院、国家卫生部及国家人事部,联袂发起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传承制度”,此计划意在破除陈规,让名老中医自行选择传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泉”。若严格参照条件,林俊宏先生是没有资格拜入名师之门的,然而,由于感念其在支持祖国发展与中医药建设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国家还是特事特办,恳请五百名老中医之首的皇家御医传人赵绍琴教授收其为徒。拜师的那天,北京人民大会堂庄严隆重,他从恩师手中接过拜师证书,自此,他也正式担当起了赓续中华医技之绝学的历史重任。
受业蒙师恩 弘毅继绝学
这里,我们简要了解一下赵绍琴教授。赵绍琴教授,北京市人(1918年~2001年),祖上世代行医,其父赵文魁系晚清最后一任太医院院使(即太医院院长),对内经、难经、伤寒、温病、脉学皆有精深的造诣;早年间,他深得家父启蒙,后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尽得三家之真传,其医术超群,医德高尚,如医界北斗,烁烁生辉;其夫人吴静芳教授,亦乃中医药界之翘楚,平生悬壶济世,医术精湛,论文著述颇丰。拜入师门后,林俊宏先生深得师父师母之眷爱,二老对他视如己出,从未因他是台湾身份而有所异同,在学业方面对他也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平时闲暇之时,师父师母还会向他述说宫廷往事以及国家遭入侵时中医药学术惨遭破坏的痛心经历,强调中医药之道统需世代相传。正是在恩师师母的谆谆教导下,林俊宏先生深得二老医术之精髓,同时也承继了二老悲天悯人之心,那时,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矢志将恩师之医术医德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岐黄之术,为苍生带去生机,为病患点燃健康之曙光,让中医之深邃与魅力,照耀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林俊宏先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此后,肩负恩师的殷切期望,担当着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他一直矢志不渝,勤勤恳恳,奋战在两岸中医药事业的一线。先后创办了“台湾康元美集团”以及“深圳市善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投身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中医药的智慧推广到全球,实现中医药更广泛的应用。2009年,值赵绍琴教授诞辰90周年暨逝世8周年,同年1月8日,他和数十位海内外师兄师弟还会聚北京中医药大学追忆恩师,为恩师制作了半身铜像,出版了赵绍琴教授医学论文集和医学全集,并且还成立了“赵绍琴名家研究室”,由他和各位师兄弟一道致力于弘扬恩师的学术思想及传承恩师的治学精神,以更好地服务病患,造福黎民。
转载自—《2018年赵绍琴恩师百岁诞辰纪念大会之赵绍琴学术传承集》
今年正好是赵绍琴教授100岁的纪念年,各界为他举行纪念会并出版纪念文集,作为他唯一的台湾入室弟子,我谨以诚挚的心,藉此追述过往种种,以对恩师的永怀,并追念慈祥的师娘吴静芳教授。我所追述的仅是些片段,得自于我追随恩师师娘之侧所知所闻,恩师医术医德世人尽知,而我只能藉此宏扬师道于万一而已。
千载机缘永世珍惜
人生有许多因缘巧合,是份机遇,也是份福报。1986年及1990年对我这一位终生以中医行道为志业的人而言,无疑确是生命中的转折关键点。
1986年初访大陆
1986年那是大陆改革开放的初期时代,大陆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普遍贫穷的时期(当时台湾经济比较发达,已跃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外汇存底居世界第一位),我怀着对祖国的好奇,怀着一份无以言喻的爱国情怀进行了我探索祖国江山多娇之旅,这是我第一次也是第一位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同胞。我的观察有二:
1.大陆虽然经过十年文革浩劫,普遍形成贫穷落后的景象,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先生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可以预见的,只要假以时日,祖国母亲必然和平崛起,扬眉吐气!
2.虽然经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的阶段,所幸中医药的保存与维护甚好,这是民族之大幸!在每省的省会都设立了一所中医药学院,各省市都设立了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的中医医院,说明了当时中医药仍受到普遍的重视。相对于台湾中医药的发展都是家传或师承制,没有一所中医药教育学院。而且两岸同胞因为历史的原因,隔离了40年互无往来。作为一位海岛上中医界游子的我,是何等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呀!?血浓于水的祖国情怀油然而生,所以我就不畏艰难陆续带领了一千多位中医界及企业界的朋友回到祖国寻根、学习、投资,推开了隔离40年两岸交流的大门。
1990年千载机缘拜入师门
中医药向为中国数千年传统医学之精华,历代宫廷太医院之御医更是医界之翘楚,但近代以来受西医(药)之排挤,似有式微之态,如何能融汇合一各现所长,如何能中西兼具普济百姓,实为主医卫之政的人所关切之事。国家有鉴于此,为使中医药之传承不致断层,遂于1990年10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邀集全国顶尖5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各带其传人弟子公开举行拜师大典,一则以弘扬中国文化的尊师重道,一则以彰显传承中医药的时代重要性。我有幸得以拜入恩师赵绍琴教授门下,成为赵公在台湾唯一传人,这是我三生有幸,前世修来的福份。也开启了我和恩师赵公绍琴教授情如父子的师生缘份。
恩师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自幼随父从医,尽得家传,继承祖业,悬壶北京并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中国中医院研究院客座教授。此正所谓:克绍萁裘,显亲扬名。师娘吴静芳教授亦系出自名门,端庄贤慧。我得幸拜入宫墙,随侍左右,除专业受业之外,也因此得闻些许轶闻趣事,择其一二如下以为怀恩,并显恩师师娘的医术医德与慈祥仁厚之一面。
医界栋梁 临危受命
由于恩师祖传家学之医术医德,备受国家之肯定与借重,因此每逢相关友邦或高层领导有医事之难,恩师每每接受国家的指派,临危受命前往支援救助,且屡见医效。例如:为香港船业巨子包玉刚先生病重也是特邀恩师前往救危。有一次夜里,国家领导人王震副主席病重低烧不退,当群医束手无策之时,急请来恩师为副主席看诊,恩师诊断后唯一请求就是停止服用所有西药,专一服用恩师所开中药。因事关中央领导的安危,非同一般,但由于恩师在医界的至高威望,中央保健局长、卫生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一致在王副主席的用药同意书上签名同意恩师的方案。王副主席服药后次日早上,果然药到病除,得以痊愈。恩师教导我他开的方是泄热通便、消痞除满之法,只用了三味中药:生大黄、厚朴、枳实。很多名医看了恩师为病家所开的各种处方,经常都是极为普通而又便宜的几味中药,但却能屡见奇效,足见其经验丰富,用药简单而精准之能事。
淡泊名利 忠于医道
1982年以来恩师师娘多次应邀赴新加坡、韩国、日本讲学及学术交流,所到之处都受到医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与肯定。
1983年应日本明仁天皇之邀约为日本皇室看诊,解决皇室成员各种疑难杂症,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明仁天皇为了感谢恩师师娘的解难,特别送了一只金表给恩师作纪念。在归国的路上,随行的同事见恩师手表漂亮,开口说:赵老您这金表实在漂亮能否借我观赏一下?恩师拔下金表借其观赏,他拿在手上观赏了半天爱不释手,口中不断发声赞叹〝实在太漂亮,太精美了〞,后来还给了恩师。过了一阵子,又开口说:赵老您这金表确实太漂亮了,能否再借我看一下,恩师又把手表拔下借其观赏,他就戴在自己手上,直赞金表实在太漂亮,太好看了,念念不舍…恩师见其如此热爱这只金表,二话不说,就说:你这么喜欢这表,那我把它送给你吧!那位同事简直不敢相信?!最终赵老师把一块非同一般的金表送给了同事。后来师娘还有点埋怨恩师,人家日本天皇送给你这么重要的纪念品,你就轻易地送给别人了….。恩师就是一位淡泊名利,视财富如浮云,一生以救死扶伤、不分贵贱、不论贫富,拯救生灵于水火的伟大医圣!
御医薪火 独步杏林
恩师祖上世代从医,三代都是宫廷御医,到了父亲赵公文魁这代被晋升为太医院院使(即太医院院长),宣统年间御赐其头品(即一品)花翎顶带,主管太医院,监管御药房、御药库。师娘告诉我师爷赵公文魁医术高超,脉诊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旧社会等级森严,宫廷里都是皇亲国戚,皇后生病了怎么治呢?皇后母仪天下,金枝玉叶,除皇上外外人不能碰其手,病态更不能为外人见着,所以师爷只能隔着帘子,让宫女帮皇后手腕礼一根红丝线约一米多长,师爷就牵着这一条红丝线为皇后把脉,透过了这条红丝线的脉诊即可诊断皇后得了什么病?甚至评断出皇后昨晚做了甚么梦!这种登峰造极的医术,就是文魁脉学宫廷御医无比殊胜的验证。
慷慨大度 胸襟开阔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太老师赵公文魁(恩师之父)系前清太医院院长,恩师因此被批斗迫害抄家,最后令他痛心的不是自身所受折磨,而是恩师珍藏的一本宋代留传下来原版的宫廷医书遭到撕毁泡水,一本不可再得的宋朝宫廷中医宝典就这样毁在红卫兵的手里,致使国家失去了一份不世瑰宝,也使中医的发展失去了一个更好的凭借机会。太老师所留下来,而由恩师继承座落在北京北池子大街的一栋清代官邸,也在文革期间被霸占!恩师、师娘个人所遭逢的悲剧,是历史的共业,所幸四人帮下台,改革开放兴启之后,恩师得以平反,失去的房产也获得政府重新返还发予权状。对此遭遇师娘曾告诉我:她心无怨尤,更无恨。能得到党与国家的平反,就像冬天的太阳,温暖了她的心怀。开阔的胸襟如此显然,令人敬佩。
恩师与师娘待我如亲子般地爱护,跟师学习期间为了让我学习方便师娘亲自带我去看了北池子大街的房屋,又把房产证交待我手上,要把房子赠送给予我使用,其子女(师兄、师姊)也表同意,我岂能无功而受禄,当然予以婉谢,但此情此爱,一份得自恩师的雨露福泽却是我永远的感恩!
文武兼备 敏而好学
世人但知恩师精于医术,尚于医德,却未知他亦精于武术。师娘曾说到恩师在文革时期受屈被迫害,红卫兵们曾意图更进一步对恩师有生命的侵害,但,恩师临危不乱,上天虽有好生之德,但对此大奸大恶之徒杀无赦!故恩师郑重警告红卫兵:今日你们谁敢对我动手,我就让你们几个先死!红卫兵得知恩师功夫不凡后就不敢轻举妄动。实则恩师年少以来就以拳术强身,这乃是古来教训文武兼备,身心平衡的具体实践。再者,恩师医学得自家传,又尽得三位御医:瞿文楼、韩一斋、汪逢春的真传,古版的黄帝内经,不仅文体的本身,就连旁边注释的小字,却能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字,全部背诵得滚瓜烂熟,这种敏而好学的精神毅力,又岂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哲人已去 永怀思念
恩师72岁时我拜入其门为弟子,恩师教导我生命的意义在运动,人若不运动,吃任何仙丹妙药也枉然,72岁时恩师曾自许十年之后仍能如今日般的健壮,然而11年后(2001年),他竟然仅以83岁之龄而仙逝。一向重养身,精医术,以八卦掌为每日锻炼的人,何以未能高寿90.上百?却岂料82岁之龄,晨起锻炼,外出步行不慎跌倒,疑似轻微中风而晕眩。初愈后本应多所休养调摄,不宜过劳,但恩师向来不舍病人,视病如亲,以救人为己任,因此每天求诊病人纵然极多,他也一视同仁绝无贵贱之别亲为诊断,以期救人于水火。果因此而劳累过度,驾鹤归西!如师如父的恩师未能实现与我的约定:度百岁乃去!令我伤心欲绝!没想到亲爱的师娘也在恩师大去之后不到一个月随之而去。惜哉!痛哉!我顿时如失去双亲的孤儿,无所依靠!真叫人无语问苍天呀!
永怀师恩继绝学 立命生民天地心
师者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年适逢恩师百年诞辰纪念,又逢习主席为中医药立法通过,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作为赵门弟子的师兄弟姊妹们,现今皆为祖国中医界的菁英,都在中医药的重要岗位上工作,我们应以赵门传人为荣,以恩师师娘传授的绝学,团结一致,以宏扬恩师师娘的医术医德为依归,在这医疗错乱的时代里,为祖国医疗事业及中医药的发展,拨乱反正,突出赵门奇葩,以显师德于后世,报答师恩于万一。
台湾入室弟子
林俊宏叩撰
2018年5月8日
宏扬师道 不忘提携后学
在中医药的悠悠长河中,无数传承者肩负使命,怀揣梦想,砥砺前行。王洪军,这位生于中医世家的热血之士,在这条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且深刻的奋进轨迹。王洪军自幼便沉浸在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里,家族世代传承的中医智慧,宛如点点繁星,在他心底悄然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一次机缘巧合,经由庞馨茗女士的热心牵线,王洪军有幸结识了御医第五代传承人林俊宏教授。初次谋面,二人仿若多年未见的亲人,相谈甚欢。在一次次深入的交流探讨中。林教授深厚的学识底蕴、独到的专业见解,让王洪军心生无限敬仰,当即诚恳地提出拜师请求。林教授也被王洪军对中医的热忱与执着所打动,欣然应允。2019年8月8日,一场盛大而庄重的拜师仪式隆重举行,自此,王洪军正式拜入师门,开启了他传承中医事业的崭新篇章。拜师典礼当日,意义非凡的宏业博艾(王洪军的公司)顺势启航。在林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承载着宫廷传承智慧的“百岁人生御膳方”系列产品震撼推出。这些产品凝聚着林教授多年的心血,权威性与珍贵性不言而喻。王洪军谨遵师父教导以“心怀众生,博爱天下”为己任,立志将中医药的福祉惠及全人类。秉持着先师一脉遗志,追溯至清朝御医中医药精髓,遵循“药食同源”理念,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将中医药的光芒洒向每一个角落,让广大百姓受益在林俊宏教授持续的技术扶持下,宏业博艾历经六年岁月的磨砺与沉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健康营为有力载体,宏业博艾将太医文化成功推向市场,不仅帮助众多人重获健康体魄,还为无数怀揣梦想的人提供了宝贵的事业契机。在这期间,宏业博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中医传播天使,为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注入了新生力量。
2019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的经营理念,荣获“品牌强国优选单位”称号;2020年,在第五届中国品牌日,代表中国品牌闪耀登上纳斯达克广告屏,声名远扬,同年还被评为3A级信用企业,彰显出卓越的商业信誉;2021年,宏业博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慷慨为学校捐建操场和图书馆,荣获“年度爱心企业”称号,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22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成功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标志着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凭借在中医药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广泛影响力,成为“健康中国工程首席执行单位”,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地位;2024年,积极投身行业标准制定,成为“药食同源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为推动中医药行业规范化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如今的宏业博艾,已然成为中医药领域熠熠生辉的明星企业展望未来,王洪军将紧紧追随林俊宏教授的步伐,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笃行不怠。携手宏业博艾全体成员听从师父的指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中医药事业的巅峰奋勇攀登,一起把:林俊宏教授的使命“展恩堂太医文化研究中心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展恩堂炎黄太医圣道研究院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边偶遇老妪 孝道行于天下
老吾老吾以及人之老,在2015年的一个秋日傍晚,林俊宏在用过晚餐后,一如既往地前往河边进行锻炼。在那里,他偶然遇见了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奶奶,她独自一人坐在河边,手中抱着多个包袱,看上去很孤寂。林俊宏天生性本仁厚,见其孤寂,遂上前关怀慰问,问其来历,何以独坐于此。老奶奶含泪答,她在等待女儿下班,之后女儿会带她前往临时的住所。林俊宏复问之,是否有己之居所。老奶奶含泪而道,她原本租住的地方,但房东以政府需要拆迁房子为由,将她赶了出来。女儿为了生计,日间需要劳作,晚上才能来接她,此时她无处可去,只能坐在河边等待女儿下班后过来接她。林俊宏闻之,心生怜悯,决意帮助这位老奶奶,因老奶奶看起来真的很无助。林俊宏殷殷问道:“令媛有地方住否?”老奶奶含泪回答:“她住在公司的宿舍里。”林俊宏心生怜悯,不忍见老奶奶之悲,遂萌生让出家中房舍之意,邀老奶奶同住。林俊宏提议问之:“老奶奶,您迁居与我同住怎样?我家尚有余室。待您女儿来迎时,我问其是否愿意让您与我同住。”
老奶奶闻之,眼中微露惊异之色,旋即又显出感激之情。她低声说道:“老板,你真是好心人。但这样会不会给你添麻烦呢?我这把老骨头,恐已不堪用矣。”林俊宏看着可怜的老奶奶连忙安慰道:“老奶奶,您别这么说。待令媛下班我与她商量一下。说完,他微笑着看向老奶奶,眼中满是真诚与温暖。老奶奶被其真诚所感,终于点了点头,同意了林俊宏的提议。不久,老奶奶的女儿过来后,林俊宏详与了解,老奶奶之女亦感林俊宏之善意,认为这是一个解决母亲居住的最佳良策。她紧握林俊宏之手,眼中含泪,跪而道谢。:“真是谢谢您的大恩,叔叔。你这样的善人,必有善报。”林俊宏忙扶起她笑而着回应:“何足挂齿,能帮到你们我也很开心,快起来快起来”接着,林俊宏导引老奶奶及其女游其居。奶奶与其女见居所之环境甚为惬意,心亦安泰,遂决意信林俊宏,择此地为家焉。
故林俊宏携归其舍,奉之以周至之养。幸老奶奶尚能自理日用。居林俊宏家时,因老奶奶口语不善,两人鲜少交流。恐老奶奶无聊,故林俊宏日日启电视,为她提供娱乐之。老奶奶亦乐于助,会帮忙做些家务,制湖南家乡之小菜,与林俊宏共食。出于对她的安全考虑,林俊宏常劝其勿劳过度,但老奶奶认为适度的劳动对她而言亦是一种锻炼也。二人情深若母子,林俊宏每月都会给老奶奶一些零用钱,老奶奶对此感到非常欣慰。
每日当林俊宏欲外出工作之时,老奶奶总是会说:“老板,赚大钱!老板,赚大钱!”而林俊宏每次都会回应:“好好好,我会赚大钱回来给您花。”归来时,老奶奶总是在家中守候,观看电视,一见林俊宏便说:“老板,你回来啦。”林俊宏则会回答:“奶奶,我回来了。”尽管生活简朴,屋子内却充满了温馨。林俊宏也忙于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老奶奶的存在似乎给他带来了好运。此段跨越年齿与无血缘之亲情,成林俊宏生平最宝贵之财富。林俊宏于事益精熟。常思己之乐于助人,天赐福报也。老奶奶的存在,仿佛为林俊宏的生活带来无尽之活力与吉祥。每遇工作之难,林俊宏总会想起老奶奶慈祥的笑容和温暖的祝愿,此情此景,令其重振精神,勇气倍增,以对困厄。他深知,人与人之相遇与相知皆缘分也,而能够捡到一位贫困老奶奶供养,乃其生平最大之幸。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三载光阴,悄然逝矣。某日,老奶奶告诉林俊宏:“她在这已经居住了三年又五个月,她大女儿要接她返回湖南老家了”。林俊宏听后关切地问:“为何急着回去?现在那边天气寒冷,而深圳的气候更为温暖宜人”。老奶奶听后,哽咽着回答:“没关系,我湖南大女儿已筑新居,希望接我回去同住”。林俊宏见状,心中满是不舍,他嘱咐老奶奶,如果冬天感到不适,随时欢迎她回来。老奶奶感激地说:“老板待我,比我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孝顺。”言及离别,老奶奶频频拭泪:“我在这里居住了这么久,真的非常舍不得你。”林俊宏同样感到依依不舍,但最终,老奶奶还是踏上了回湖南故乡的路。
老奶奶走后,林俊宏之宅,益觉寂寥。昔日与老奶奶共度之时光,宛若一出温馨之影戏,反复于林俊宏脑海之中。每当夜阑人静,林俊宏常忆起老奶奶与老奶奶生活的点点滴滴,心中涌起莫名之思慕。此后再没能见到一位我出门工作之时坐在客厅看电视,我下班回来依照坐在那看电视的老奶奶,也再也听不到:“老板,赚大钱!老板,赚大钱!”“老板,你回来啦。老板,你回来啦。”的祝福声。
光阴似箭,转瞬之间,三月已逝。某天林俊宏突然闻之老奶奶将重返深圳,林俊宏欣喜若狂,如逢久别之亲,感谢上天又再赐回老宝贝于他,乃扫屋除尘,更易新被褥,欲令老奶奶感家之温暖。又选老奶奶所爱之零食水果,欲待其归时给予惊喜。林俊宏知,老奶奶之返,非惟家中复闻笑语,亦使难舍之亲情得以绵延。
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时期,因事涉台港之间,常须往来,故须冒隔离之险。遂与奶奶之女商议,让其迁出公司之舍,由林俊宏出资,使奶奶与其女别租居所,以便奉养。尽虽事务繁多,林俊宏仍时抽暇以探望奶奶,携礼物及资费,以示其孝心。林俊宏身为医者,林俊宏不仅常为奶奶调理身体,亦授之以养生之术。
2025春节佳节,林俊宏请老奶奶及其女外出吃团圆饭,林俊宏拉着奶奶的手说:“祝奶奶健健康康活到100岁!”,后来林俊宏突然想到,哗!奶奶今年已经99岁,那100岁不够,马上拉着奶奶的手改口说:“不对!不对!”要祝:“奶奶健健康康活到120岁!”奶奶也马上回:“老板活到二百岁!”临别,老奶奶泪眼朦胧,依依不舍。林俊宏感慨良深,念及老奶奶已届百岁,内心希望奶奶能活到一百二十岁,未来之别,难以逆料,人情随岁月而愈深。每见奶奶,林俊宏辄思及自己的母亲和师娘共度之温煦时光。母亲之悉心养育与师娘之周到关怀,犹如昨日之事。虽然母亲,师娘已仙逝,然音容犹存,探望奶奶之际,此情尤烈,仿佛透过奶奶,可见母亲和师娘之影。此亦激励林俊宏不负众望而行,承前启后,传扬此贵重之孝道于天下,不负母亲养育与师娘教诲之大恩。
回归蒙国恩 忠心盼统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台湾被割让,从而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据时期。而政治的纷争又将台湾带入了另一个深渊。海峡两岸,人心之隔,甚至超越了地图上所标示的距离,难以逾越。乱世之中,台湾之民,自身份迷茫,不知为中华人或台湾人也。林俊宏坚定认为,台湾人即中华人,乃华夏血脉之亲,神州大地之儿女。深知身份之认同,非徒口号,必以行证之。故于中医药领域勤勉,于文化传承亦倾心力,欲以己之行,唤起众人对中华文化之认同与自豪。
时至今日,两岸关系,仍持续紧张,政治上分歧甚大。台湾之民进党,坚决反对与大陆统一,此立场既逆历史之潮流,亦损台湾民众之根本利益。然在如此背景下,林俊宏仍心怀祖国,关注大陆之发展进步及中华之统一。忆八十年代大陆之贫困,其心中充满感慨与忧虑。当时,农贫困线甚低,众家皆在贫困线下挣扎,孩童无书可读,面临生活之基本困难及医疗之不足。然而,正是此艰难岁月,激发人们对美好之生活向往与追求,亦成为国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之原动力。
林俊宏深悉,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宜共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他希望通过以己之力与倡议,增进两岸同胞之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和平统一铺垫有利之条件。同时,亦呼吁台湾当局弃“台独”之念,归于一中之原则,共襄中华民之伟大复兴。
论及爱国,林俊宏常言及一人,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林中森,林俊宏敬佩林中森董事长,乃台湾省最清廉、最具人品、最富民族精神者也。终身从事公职,以服务民众为己任,守廉风不渝。马英九执政之时,委以海基会董事长之职,主两岸协商与交流,功勋卓著。频往来于台海两岸,致力于推动两岸沟通与理解,足迹遍华夏。为国家人民之利益,为促进两岸和平稳定,其努力功不可灭。
在2016年,民进党蔡英文在执政时期,海峡两岸之交流与合作,渐见式微。其间,林中森董事长与林俊宏及台湾之爱国者,共谋创建“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以助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值民进党当局打压与控制之际,林中森董事长引领之“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历尽艰难,克难前行,坚持推动两岸之交流与合作,确保交流之持续,避免中断。为两岸和平及中华民族之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努力和贡献。
为医不忘护国
与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林中森拜会国务院台办林俊宏发言稿
尊敬的宋濤主任、林中森董事長、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榮幸能隨著林中森董事長來參加這個盛會,在1986年時,我帶著尋根及探索中醫藥的奥秘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當時正值祖國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一切顯得比較落後,作為一位寶島台灣的中國人,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民族情感油然而生,自1986年起陸陸續續帶領1000多名台灣同胞回來中醫藥學術交流,考察投資。有幸在1990年時,國家為了振興中醫藥的發展,搶救中醫藥寶貴命脈的傳承,由國務院國家人事部、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甄選了500名老中醫藥專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盛大的拜師大會,我很榮幸受祖國的栽培,推薦給500名中唯一的清代太醫院院長趙文魁的獨子趙紹琴教授當衣缽傳承人,承接了宮廷御醫傳承的一脈薪火傳承。
匆匆36年過去了,我親眼見證了在艱苦困難中,一穷二白的祖國母親,在偉大的共產黨帶領下,在全國同胞團結奮進中,祖國已繁榮昌盛,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正值英明的習主席帶領中華民族要偉大復興,我們應響應習主席愛民的德政,弘揚中醫藥文化,讓太醫走進千家萬戶,讓宮廷的秘方不再秘不可尋,弘揚于黎民百姓,為祖國的醫療大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現在正逢中华盛世,更希望廣大的台灣同胞能早日回歸,同享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榮耀,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再瓦。最後祝祖國母親興旺發達。祝各位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美滿。
台湾同胞:林俊宏
与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林中森拜会海协会林俊宏发言稿
尊敬的张志军会长,林中森董事长,各位领导,各位台湾来的乡亲,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追随林中森董事长来参加这个盛会,回想在1986年海峡两岸还没开放探亲之时,我怀着寻根及探索中医药奥秘的决心,突破万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当时正值祖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一切显得比较贫穷落后,作为一位宝岛台湾的中国人,两岸亲情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油然而出,我立志要带领更多的台湾同胞回归建设祖国,后来我找到了一个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突破口,因为当时台湾没有中医药大学的教育,所有中医药从业人员都是祖传或师承,要精进中医药的学术非常困难!所以从1986年起,我陆陆续续带领了2000多名台湾同胞回来做中医药学术交流,考察投资,为隔绝了四十几年的海峡两岸亲情架起了一座融合的大桥。
有幸在1990年时,祖国为了振兴中医药的发展,抢救名老中医宝贵学术的传承,由国务院,国家人事部;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甄选了500名最著名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盛大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拜师大会。我很荣幸受到祖国的提拔,把我推荐给当时中南海的御医赵绍琴教授做学术继承人,恩师赵少琴教授祖上世代从医,清朝时三代在宫廷当御医,其父赵文魁,更是医术高超,医德绝伦,受慈禧太后诰封为大清太医院院使(即院长)。所以拜师之时500名师徒中,唯有恩师与我,国家颁发了一本御医衣钵传承证书,现在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非常感谢祖国母亲的栽培,恩师的谆谆教诲,必生以御医文化薪火传承,宏扬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为国家的医疗负担乘风破浪,为全民的大健康保驾护航。
匆匆38年光阴似箭,我亲眼见证了在艰苦困难中,一穷二白的祖国母亲,在伟大的共产党带领下,在全国同胞团结奋进中,祖国已兴旺发达,突飞猛进,到处欣欣向荣,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富国强。现在正逢中华盛世,万邦来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台湾同胞不能缺席,应该早日回归祖国怀抱,同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
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同文同种,与大陆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医文化做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瑰宝,自然也在台湾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发展,也体现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我借此拜会的机会,斗胆建议:现在两岸交流如此困难之际,应该多多开启两岸中医药界的交流,在共同弘扬中医文化的过程中,两岸同胞心灵更加契合,展望未来,在两岸还没有统一之前,我们先把中医药统一起来。
最后祝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宝岛台湾早日平安回归,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台湾同胞:林俊宏
烈余热犹炙烈 再谋苍生福
西方犹太资本及文化之入侵,对中国文化及传统中医文化大有影响。林俊宏见国家医疗之艰难,遂号召学生及中医药界同仁,创立国恩堂及展恩堂。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扶持下,国恩堂获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认证,亦得:“展恩堂炎黄太医圣道研究院”之相应证书。林俊宏致力于振兴及弘扬中医药文化,旨在解决我国当前医疗之困难,并培养众多传承人才。
其创立太医修道场,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太医文化,此乃中华民族之魂魄,亦是全体同胞之期望——爱国、修身、齐家。林俊宏希望藉此努力,使国民健健康康,寿过百岁。愿众人携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之复兴,使每位国人都成为爱国、健康、富足、幸福、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此将助我民族之伟大复兴,祖国繁荣昌盛。
与此同时,除了以上所讲,近年来,林俊宏先生还十分热心海峡两岸的中医药社团事业。为此,早些时候,他牵头成立了“中国(台湾)中医药文化发展协会”并由他担任理事长,协会成立以来,他倾注心血,不辞辛劳的带领各位同仁心怀天下,以岐黄之术架起沟通世界之桥梁,致力于提升中医药文化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做了大量富于成效的工作。而且,他还曾经担任“中国台湾省中医学术励进会”理事长,在职期间,他不断引领会内成员积极开展中医学术的创新与进步,推动中医学术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同样也做了许多不懈的努力。正是基于这些贡献及深远影响,2021年中国建党百年华诞之际,他还荣获了由红色刊文《发现》评选的“大国医者”百强之誉,与抗疫功臣钟南山、张伯礼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功勋人物齐名,并被授予“十四五”时期中医药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实乃中医界莫大之荣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近两三年,尽管疫情对中国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林俊宏先生在推动两岸交流发展方面仍然做出不少的努力。
2018年8月,他创办了广东省国恩堂产学研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中医药学研究、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及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科技企业,成立以来,他带领公司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全民健康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4年,他再添荣耀,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非遗传承人”,并在北京公安网ICP及非遗人才库备案登记:《林俊宏三代御医嫡传非遗继承人》;《林俊宏皇家秘方太医研究院非遗创始人》;《林俊宏清代太医院院使御医文化非遗继承人》;同年,他的广东省国恩堂产学研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及广东省展恩堂中医药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收录到传承人网《中国传承基地数据库》,并被授予受知识版权保护的《展恩堂炎黄太医圣道研究院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展恩堂太医文化研究中心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证入库荣誉牌匾……
时光荏苒,人间四季,转眼间,林俊宏先生已逾古稀之年,作为一名台湾同胞,自1986年踏足大陆的土地,他全程见证了祖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同时,作为一名台湾出生的中国人,他也以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投身两岸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固有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带动中华固有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的这份对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着实令人动容;而今,身为御医传承人,林俊宏先生依然在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力倡将赵绍琴教授的中医学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期这一瑰宝能够如明灯般照亮岐黄之术的传承之路;同时,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面对外国势力对中华文化的觊觎与破坏,他也在力倡固有优良传统文化回归本源,实现全面的复兴。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砥砺初心,余热犹炙,他将继续挥洒热情,为自己所钟爱的祖国母亲之中医药事业、及固有传统文化,带领着他的传承人
将:展恩堂炎黄太医圣道研究院 展恩堂太医文化研究中心
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开遍全国的各个角落!为国家的医疗困境减轻负担!为全民的健康构筑一座坚强的堡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俊宏老师所获荣誉
林俊宏老师所获荣誉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与林俊宏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与林俊宏
人民大会堂太医传承师徒合影
中央领导颁发御医传承证书